當前位置:首頁  追夢人

虞將苗:連接山海 筑夢城市 用華工智慧為杭州亞運助力護航

時間:2023-10-12供稿單位:黨委宣傳部瀏覽量:1162

分享到

  【人物簡介】虞將苗,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七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主要從事綠色高性能道路工程材料和道路建養(yǎng)技術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及成果轉化工作。他提出的路面結構疲勞壽命預測方法被納入國家強制性標準《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是國家道路設計的核心依據(jù);研發(fā)的新型綠色道路材料與結構入選交通運輸部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推廣項目,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通道、白云國際機場、剛果(金)金馬公路等 500 余個重點項目中成功應用,遍及全國近30個省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9月23日晚

萬眾矚目的杭州亞運會開幕

電視機前

虞將苗看著亞運會主火炬熊熊燃起

還是禁不住地感到激動 

  浙江,是虞將苗心中永遠牽縈的故土,而以杭州亞運會為契機,這里更成了他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又一方熱土……

  在杭州亞運會籌備期間,他帶領的團隊先后承擔了西湖北山街-南山路、慶春隧道、繞城高速、新業(yè)路、浙大路、楊公堤、復興大橋等一系列亞運保障道路的品質(zhì)提升改造。這也是繼北京上海澳門等多個重點城市道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通道等系列標志性項目之后,虞將苗團隊再次用“華工智慧”為國家重大工程或活動助力護航。

  一次次從夜色漸深到晨曦漸露,虞將苗已很難細數(shù),為了確保工程推進,伴著機器轟鳴、高溫“烤”驗,自己在杭州的工地上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然而,在亞運會延期舉辦的一年中,團隊鋪設的高韌超薄磨耗層,經(jīng)歷了杭州難見的冬日嚴寒與夏日高溫,卻幾乎完好如新。過硬的路面質(zhì)量,讓虞將苗贏得了家鄉(xiāng)父老的贊許。

  “會覺得很辛苦嗎?“

  “看著幾十、上百號人,把自己團隊的技術變成現(xiàn)實而紛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內(nèi)心更多的是自豪與幸福……”

成果運用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通道鋪裝

 

結緣道路 得天時地利

  從杭州“亞運道路”,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通道;從粵港澳大灣區(qū)遍地開花,到遠赴非洲開展合作;從首都北京國家勛章館和中國歷史第一博物館的重要地段,到云南邊陲的美麗鄉(xiāng)村……正是一個又一個不眠夜,讓虞將苗與他的高韌瀝青技術越走越遠。

  而他與道路的故事,緣起自華南理工大學……

  前不久,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舉辦2023級新生入學教育,虞將苗為本科生新生作了專業(yè)認知教育??粗_下聰穎、勤奮而又稚嫩的學子,他很難不想起27年前剛剛進入華南理工的自己……

  1996年,虞將苗考入華南理工大學交通土建專業(yè),就此與道路結緣。“要想富,先修路”,彼時的國家面臨著急切的道路建設需求,但先進的道路技術與材料都還掌握在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的手里。掌握先進技術,鋪就真正的中國道路,是時代的召喚。虞將苗也一直為此而默默努力著。

  多年后,自己最終在技術上取得突破,虞將苗認為這與華南理工大學注重科研與解決工程問題緊密結合的氛圍有很大關系。

  一代又一代國際先進的道路新技術在廣東應用,給了團隊學習的機會。國外的新技術強在哪里?缺陷又是什么?在中國的工程應用中,這些技術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如何實現(xiàn)國家綠色低碳和耐久的要求?……虞將苗邊學習,邊思考,邊探索,邊積累,最終在道路技術上取得了中國人自己的突破。 

虞將苗教授指導研究生

 

投身創(chuàng)業(yè) 產(chǎn)學研結合

  從博士論文關注路面瀝青材料與技術開始,虞將苗的科研探索從未止步,而省市課題支持、國家課題立項,再結合企事業(yè)委托的課題,在各方科研經(jīng)費的支持下,虞將苗團隊的路面瀝青材料技術與路面功能設計理論不斷精進,并在學術界逐漸引起關注。

  而堅持產(chǎn)學研用要有機結合的虞將苗,也堅持指導和帶領學生參加各種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自2014年他指導的學生團隊,拿下了第九屆“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全國賽金獎后,虞將苗又指導學生分別斬獲了2020年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全國賽金獎、2021年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國賽金獎等。在這個過程中,虞將苗深感自己還需再往前一步,心中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清晰而強烈。

  考慮到既要保障科研、教學,又要去獨立運營一個企業(yè),兼顧的難度很大,虞將苗決定,要跟著學校的步伐前進。

  2016年,學校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華工十條”出臺。之后,華南理工國家大學科技園順德創(chuàng)新園區(qū)也啟動建設。2018年,在學??蒲械炔块T的支持下,虞將苗的項目落戶順德創(chuàng)新園區(qū),成立華運通達(廣東)道路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業(yè)之路邁出了關鍵一步。如今,華運通達已獲得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交通運輸部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推廣項目等諸多榮譽,產(chǎn)品在國內(nèi)同類產(chǎn)品中占有率達到80%,成為不折不扣的“隱形冠軍”。

  創(chuàng)業(yè)后,公司為在讀的研究生提供了條件優(yōu)越的實踐平臺。學生的科研需要與工程實踐結合時,不但公司能提供相應場景,而且還會有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但是,虞將苗堅持不安排學生參與到公司的商業(yè)運營中去。他表示,作為學生就必須要打下扎實的學術基礎,商業(yè)運營完全可以等到畢業(yè)后走向社會再開始。這位在學生口中以對學生“要求嚴格”著稱的老師,坦言:“我們的學生習慣了從中學起就一路都經(jīng)歷著比較嚴格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在大學期間反而不嚴格要求的話,對他們來講,很可能會錯過進一步挖掘自己潛力的機會,錯過成長的關鍵時期。”

  虞將苗堅持引導學生要從事“有用“的研究,做一些能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對行業(yè)技術有變革作用的研究,及時總結成果,并嘗試去轉化。他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確實會有些累,但當他們看到自己在學術上的見地能夠逐步在實踐中轉化,也會帶給他們成就感。

媒體關注虞將苗團隊科研成果

從0到1 再揚帆出海

  如今,虞將苗團隊在“寬溫域”瀝青膠結料、高性能納米級瀝青改性工藝、“超疏水”混凝土等先進綠色高性能道路工程材料技術領域研究方面,均處于國際領先行列。其中,自主研發(fā)的“高韌超薄瀝青磨耗層技術體系”實施極限厚度僅6毫米,為全球最薄。

  技術到底怎么樣?成果轉化見真章。虞將苗率領團隊把“論文”寫到了一條條連接山海、筑夢城市的道路上。上海延安路是高韌超薄瀝青磨耗層技術大型工程應用從0到1的突破。在這之前,國內(nèi)外沒有人大規(guī)模做過1厘米級別的熱拌超薄瀝青路面,但虞將苗團隊不僅加鋪了1厘米的高韌薄層瀝青,還整整做了20萬平方米。

  虞將苗回憶到,當時上海承建方邀請了多個團隊參與競爭,自己團隊所鋪設的實驗路因為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和另外一家采用了日本技術的企業(yè)共同晉級。因為技術先進,虞將苗團隊不但工期明顯短于另一家企業(yè),鋪設的20萬平米路面更是至今完好如初,支撐建設方拿下中國市政工程的質(zhì)量金獎。

  “團隊的第一個大項目,就能落地于上海市中心繁華的延安路,真的很幸運?!钡輰⒚缯J為,有了業(yè)內(nèi)領先的技術,享受著國家經(jīng)濟社會與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紅利,團隊從0到1的突破,其實又是一種必然。

  “時間會檢驗,道路能證明!”虞將苗的道路技術和工程實踐在業(yè)內(nèi)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與贊譽。但虞將苗也直言,高韌超薄瀝青技術對當前道路按照瀝青鋪設厚度和重量來衡量道路價值的體系,幾乎是一種顛覆,要想被廣泛認可,更需要對傳統(tǒng)的道路評價體系進行轉變。

  正如在華南理工大學對口幫扶的云南云縣,團隊為小忙兔村捐建的道路,讓當?shù)乩相l(xiāng)大開了眼界。和大家記憶中厚厚的瀝青路不同,這條捐建道路輕薄美觀,施工便利,特別是路面的耐久性、行駛時的舒適感,都得到了時間的檢驗。在大家看來,這是一條“世界級的路”,小忙兔村還專門給虞將苗頒發(fā)了“榮譽村民”證書。

  不僅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贏得了口碑,還有海外華人通過媒體報道發(fā)現(xiàn)了虞將苗團隊的技術,主動伸來橄欖枝。這些來自剛果(金)和南非的客人克服疫情影響來到中國,參觀了產(chǎn)業(yè)園,走訪多個技術應用的項目,一致認為品質(zhì)更高、耐久性更強、安全性更高、施工工期更短的技術,非常適合當?shù)貒椤?/p>

  就這樣,虞將苗團隊的技術開始出海遠行。

虞將苗團隊援建小忙兔村村道

 

不懼挑戰(zhàn) 創(chuàng)新謀未來

  科研成果出海,而虞將苗還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為提高未來國際道路技術標準的中國話語權而努力。

  如今,虞將苗團隊負責鋪設的道路將遍及中國30個省市,實施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這每一條經(jīng)得起考驗的路,就像夜空中的星河,璀璨的光芒愈照愈遠。團隊的業(yè)務范圍不斷擴大,技術保障與服務團隊也更流暢地服務和支撐項目的擴展。

  無論在路基水浸的西湖邊,還是車輛轉彎導致路面損耗大增的澳門亞馬喇前地;從車流如織的外灘,到實現(xiàn)彩色瀝青路面的同步攤鋪……虞將苗團隊一直在挑戰(zhàn)和突破。很多以往因損耗嚴重需常修常補的路,也在團隊手中實現(xiàn)了長久如新。

  做出更多精品項目、品牌項目;努力讓這些先進的中國技術、華工技術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更多地參與鄉(xiāng)村振興,讓優(yōu)質(zhì)的道路服務更多人;提升未來國際道路技術標準制定中的中國話語權……這些都是虞將苗對未來發(fā)展的規(guī)劃,而當前,他更希望的是自己的技術能夠運用到青藏高原等極端環(huán)境,讓自己的技術接受更極端、惡劣氣候的檢驗,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中國人自己的路面技術。

  虞將苗深知,要讓心中的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一定要基于過硬的技術實力和不懈的努力。

虞將苗團隊在杭州市西湖北山街鋪設的路面

 

  今年2月,華南理工大學成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訪問南非時唯一的高校代表時,虞將苗非常榮幸地被選為學校的代表之一。隨團出訪的榮耀與自豪仍歷歷在目,而在返程航班上的那個夢,虞將苗也時常想起:

  夜色漸濃,保存好對即將參加國際會議的學術報告的再次完善,他帶上耳機,選擇了自己喜愛的音樂播放。些許困意襲來,恍恍惚惚見,他看到一條寬闊而平坦的大路,在青山綠水間一直綿延向望不到頭的遠方。各色的車流在路上匆匆駛過,卻并不喧噪,而路邊行人的談話與歡笑聲反而分外清晰……

  “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恍然間,應該是《光輝歲月》的歌詞從耳機里傳來。他知道,那條美好的路不僅是他的夢,更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理想與熱愛!

杭州亞運的圣火已經(jīng)點燃

那一條條虞將苗團隊鋪就的道路

正在助力著煥發(fā)新活力的千年古城杭州

在萬眾矚目中圓滿完成又一項使命

再添重彩與榮光

而虞將苗的逐夢之路

還將繼續(xù)……


《追夢人》第19期

文 字:趙春旭

圖 片:學校媒體資源庫、受訪者提供

視  頻:黨委教師工作部 土木與交通學院 華運通達科技集團

編 審:盧慶雷 許穎

總策劃:鄒浩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