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華園

光明網(wǎng):【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何鏡堂:建筑記錄時代

時間:2022-05-26供稿單位:黨委宣傳部瀏覽量:374

分享到

  光明網(wǎng)5月26日報道(記者 詹媛)

  “建筑的最終目標是以其整體性為社會服務,為大眾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的人居環(huán)境,就像音樂家一樣,通過音符的組合譜寫優(yōu)美悅耳的樂章?!?/p>

——何鏡堂

  “我的人生是建筑的人生?!焙午R堂如此概括自己。2017年,他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說:“建筑設計的目的是為人類提供一個適宜工作和生活的美好空間環(huán)境?!?/p>

  這是何鏡堂對建筑理念的定位,也是他以提升中國人居空間為追求,將人生融入為社會大眾設計“美”的空間中的“建筑人生”寫照。

  何鏡堂1938年生于廣東東莞,讀小學期間,新中國剛剛成立,“大家都卯足了一股勁兒蓄勢待發(fā),隨時準備大展拳腳。”那時,他最喜歡看的電影是高爾基三部曲,??吹臅恰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而他對建筑學的喜愛,萌芽于中學。他喜歡數(shù)學、物理,也很喜歡繪畫。老師說:“你以后就學建筑吧,建筑師是半個藝術家,半個工程師。”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何鏡堂:建筑記錄時代

2016年10月,何鏡堂建筑展(北京站)開幕式上

  這正符合何鏡堂對專業(yè)的設想。1956年,他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與建筑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我們念書很勤奮,只想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焙午R堂讀研究生時,他到北京出差,找到一本對研究大有裨益的書。沒有復印設備,他一筆一畫,一張一張地描。三天,他就把60頁的書描了出來,字體、圖畫大小跟復印的一模一樣。

  這本書如今仍在。何鏡堂有時拿給學生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我現(xiàn)在也覺得不可思議,當年怎么會有這樣的勁頭啊,那就是理想和信念支撐著我?!?/p>

  1983年,因種種原因一度離開建筑專業(yè)的何鏡堂重新回到了建筑創(chuàng)作領域?!拔沂菍W習研究民用建筑設計的,我對這個方向特別感興趣?!焙午R堂說,這是他最初的夢想。憑借這種堅守,何鏡堂初心得償,樂在其中。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空間及環(huán)境資源緊缺,何鏡堂主持設計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qū)、浙江大學等200多個大學校區(qū),為高校育人環(huán)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也因此獲譽“校園建筑設計掌門人”。

  何鏡堂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持設計了16萬平方米的“東方之冠”——中國館。雍容典雅的建筑,充分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盛世中華的時代風貌。

  何鏡堂曾先后主持和設計重大、復雜工程200多項。他所設計的這些建筑,見證了近百年來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體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記憶與時代精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記載了民族的災難歷史,承負國家公祭重任;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體現(xiàn)了“騰起筑夢、揚帆領航”的上合(上海合作組織)精神;國深博物館、殷墟遺址博物館、映秀震中紀念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大廠民族宮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文化博覽建筑的創(chuàng)作精髓。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何鏡堂:建筑記錄時代

2015年6月26日,何鏡堂院士在青少年走進工程院活動中發(fā)言

  何鏡堂長期奮斗在建筑創(chuàng)作實踐、教學和研究的第一線。他主持、籌備了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國內(nèi)建筑學界第一個且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我國建筑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何鏡堂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2022年,他帶領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教師團隊獲教育部授予的“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2011年,何鏡堂將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的2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成立何鏡堂教育基金,并累計接受捐贈1100萬元,用以獎勵優(yōu)秀青年學生、教師,激勵年輕人進行學術探索和創(chuàng)新研究。在他看來,“人要有夢想和理想,活在世上應有所寄托。要持之以恒,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奔著一個目標去奮斗?!?/p>


院士小傳:

  何鏡堂(1938— ),建筑學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設計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qū)、廣東省“三館合一”項目、國深博物館、殷墟遺址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映秀震中紀念館和廣州海心橋等。獲首屆梁思成建筑獎、國際設計藝術終身成就獎等獎項;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的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chuàng)作大獎評選中,以27項作品獲獎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獲獎最多的建筑師;榮獲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等榮譽稱號。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