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視點

【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從學生到老師,看牛保莊眼里的華工與香港

時間:2017-07-27供稿單位:黨委宣傳部瀏覽量:12295

分享到


  【“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20人”】牛保莊,1982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委員、新華社高端智庫(瞭望智庫)首批入駐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港澳聯(lián)誼會委員。2008年碩士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2011年博士畢業(yè)于香港理工大學,2015年通過“杰出人才引進計劃”進入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目前已在物流供應鏈管理公認的國際頂級期刊《Manufacturing&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Production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發(fā)表論文4篇,16篇SSCI/SCI論文發(fā)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Omega》等權威期刊。先后獲華人管理科學與工程協(xié)會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aze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年度最佳論文獎、POMS-HK分會2011年度最佳論文獎、2014 ICSSSM年會最佳論文獎、2010中國物流學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獎。2016年獲評華南理工大學本科課堂教學質量優(yōu)秀教師。

  從華南理工大學赴香港理工大學深造,畢業(yè)之后又重新回到華南理工大學任教,并繼續(xù)保持與香港高校的學術交流與項目合作,不僅與母校之間的緣分未斷,與香港的聯(lián)系也在繼續(xù)。兩地的求學與生活背景對牛保莊有何影響?他又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與故事呢?

從華工到香港,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2005年,牛保莊從山東大學畢業(yè),南下廣州,開始在華南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讀研期間,他跟隨導師參與了眾多的課題項目,而在與香港企業(yè)和教授的接觸過程中,他深感香港在港口物流、供應鏈領域的專業(yè)性和規(guī)范化,由此產(chǎn)生了去香港進一步學習與深造的想法。

  “本來沒有讀博的計劃,就是在實地調研和與香港企業(yè)接觸過程中產(chǎn)生了想法,所以我讀博士的動機很明確?!币驗橐恍闹幌肴ハ愀圩x博士,牛保莊只申請了香港的三所知名高校,最終憑借碩士期間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和出色的學術成果,他順利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學提供的博士獎學金。

  在去香港之前,牛保莊表示,他對香港的認識多半來源于香港電影、歷史教材,幾乎都是一些碎片化的認知,而他記憶中關于香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時的電視新聞直播,那一天他感受到了普天同慶的喜悅和歡樂,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周圍很多人都是來自大陸,所以適應起來很快。”在香港的高校,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和學生來自大陸地區(qū),這一方面得益于香港回歸之后陸港兩地更加開放包容的整體大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是回歸后兩地高校之間密切交流與合作的結果。

  在香港讀博士,一般一周7天都在忙,熬夜也是常有的事。而選擇了PhD,就必須接受四至五年的繁重課業(yè)以及看似枯燥無趣的生活。每天早上七點鐘到辦公室,晚上十一二點回宿舍,讀論文、與老師討論、修改數(shù)據(jù)、建模型,偶爾去企業(yè)調研采訪,這幾乎就是牛保莊博士期間的全部生活。

  看似枯燥的生活,牛保莊反而覺得很有趣,因為他認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雖然累但是很享受。付出終有回報,很快,牛保莊就在國際頂級期刊發(fā)表了學術論文,而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導師認可,讀博剛剛滿3年就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

畢業(yè)之際,和1994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John Nash交流

  談及在香港求學期間的收獲,牛保莊歸納了以下幾點:一是在專業(yè)領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而這也是他來香港學習的主要目的,完成了他自己最初的心愿;二是培養(yǎng)了他獨立解決問題和進行自我管控的能力,這點從香港本地學生身上學到很多;三是作為商學院的學生,中西交融的文化環(huán)境讓他的視野更加開闊,言行舉止穿著都受到了影響;四是他學會了做出取舍,因為之前他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去爭取,而在見識了世界如此之大后,就漸漸明白了,要想有所得就必須學會放棄。讓他深感幸運的是,他在香港還結識了當時的女朋友、現(xiàn)在的老婆,兩人現(xiàn)在幸福地生活在廣州。

從香港到華工,母校情結扎根心底

  2011年博士畢業(yè)后,牛保莊通過“百人計劃”加入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并在2015年9月通過華南理工大學“杰出人才引進計劃”回到母校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

  “華工對年輕教師特別重視,這是最吸引我的一點,另外就是我本身又很有母校情結,回母校工作也一直是我的一個心愿。”牛保莊將自己的母校情結歸結于在香港的一段特殊經(jīng)歷。

參加華南理工香港校友會組織的活動

  剛到香港的時候,牛保莊就聽說在香港有一個特別有凝聚力的華南理工校友組織——華南理工大學香港校友會,后來在老校友的引薦下,牛保莊第一次參加了香港校友會組織的活動,校友會永遠榮譽會長蔡建中給他們講自己如何在香港奮斗,他跟何鏡堂院士同鄉(xiāng)、同窗、同床的“三同”情誼……給了他們很多人生建議和啟發(fā)。華工老校友的關懷,使他在踏入香港的初期就感受到了母校的溫情,作為華工人的身份認同感空前強烈。后來,牛保莊又陸續(xù)參加了校友會組織的多項活動,華工香港校友會成為了他在香港求學時的樂趣來源。有意思的是,回到華工工作后,牛保莊又加入了一個新的組織——華南理工大學港澳聯(lián)誼會,華工港澳聯(lián)的各種活動,密切溝通了在華工工作的有港澳背景的老師。

  盡管已經(jīng)回到大陸,但牛保莊和香港高校之間的合作從未間斷,一方面他與博士導師合作的關于合同制造商盈利能力提升的課題還在繼續(xù),他會經(jīng)?;氐较愀劾砉ご髮W和自己的導師就課題就行交流探討;博士畢業(yè)之后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關于稅制驅動的跨境供應鏈管理研究也在深入進行中。最近,基于華工與香港嶺南大學的合作協(xié)議,作為博士生導師的牛保莊也會接受香港高校的博士生訪學,而他也推薦自己的學生去香港學習交流。2014年,在牛保莊和同事的努力下,POMS-HK(亞太區(qū)生產(chǎn)運營管理領域的重要會議)年會第一次離開香港在廣州舉辦。

和華南理工工業(yè)工程班的學生在一起

  陸港兩地的求學和生活背景為牛保莊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因為經(jīng)常往返香港,牛保莊熟知兩地供應鏈結構的不同,他對兩地的稅制結構、營銷手段、消費者特征等也有深入的觀察與思考。跨境物流供應鏈管理,這是牛保莊研究的主線,這對于兩地商業(yè)模型創(chuàng)新和經(jīng)濟互動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牛保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他設計的商業(yè)模式會應用到珠三角的企業(yè),幫助他們開源節(jié)流;他撰寫的與農(nóng)業(yè)供應鏈金融、跨境電商有關的政策咨詢報告,被作為政協(xié)重點提案提交到省政府;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合作,撰寫調研報告,都受到了政府層面的積極反饋。

  20年風雨,20年輝煌,20年磨練,20年成長……香港在回歸祖國20年后的今天,更加光彩奪目。香港的發(fā)展離不開大陸的支持,未來大陸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必將更密切,高校之間的交流也會更加頻繁。牛保莊表示,他希望自己能扮演好橋梁紐帶的角色,竭盡全力為陸港兩地的學術交流、經(jīng)濟發(fā)展貢獻力量。(文/鮑恩)

返回原圖
/